古老的漆艺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更新于:2024-07-04 17:23:24
大漆工艺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为永不褪色的东方之美。在我国古代,大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祭祀等领域,而如今,提起大漆许多人感到陌生。古老的漆器艺术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中,焕发崭新的生命力?来看看一位80后传承者的创新设计。
早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我国先民割开漆树树皮,采集流淌下来的乳液加工成涂料,便有了光泽明亮、防水防腐的大漆,又名中国漆。百里千刀一斤漆,天然大漆采割十分不易,一棵漆树一生才能分泌10公斤生漆。
漆器制作流程十分复杂,制胎、裱布、刮灰、吃漆、髹漆、装饰纹理、推磨抛光等。其中打磨和阴干贯穿于漆器制作的所有步骤,十分考验制作人的耐心。大漆不仅是一种物质材料,更是一种生命形态,传递着东方文化的质感和温度。
在广州南沙区的一个创意园内,一幅大漆屏风的创作进入收尾阶段,洪乙栋正全神贯注,拿起手中的画笔不时添上几笔。
传统屏风一般是木架结构,而他们选择了用蜂窝纸板做胎体造型,充分利用大漆防潮防腐的性能,结合蓝绿色调的使用,一幅与众不同的漆艺作品呈现出来。
大漆技艺传承人 洪乙栋:大漆的包容性特别强,它的延展性也特别强,包括雕塑、绘画,还有设计、家具、小型的器物,它都可以做。这是基于环保的、可持续的理念出发的一个创作,你看它与动物还有植物,都是我比较关注也比较喜好的一些题材。
大漆作为自然的馈赠,触感温润,更接近人体温度;而且,经过时间沉淀、人们的摩挲使用,它的色彩、温润程度也会随之变化。洪乙栋将漆器融入当代日常生活中,再将自己从漆画创作中的经验进行创新,重新探寻日用环境中漆器与人的关系,通过柴烧大漆茶器和日用纸胎漆器两个主要系列,将大漆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人居环境中。
大漆技艺传承人 洪乙栋:因为纸在广东这么潮湿的天气很容易变软受潮,而且着了水以后它胎体也会破裂,所以我们要做到防水,还有它的硬化问题。我们用大漆给它封好以后,裱完布刮完灰,它硬化以后就不怕这些了。
传统漆器的色彩主要是红色、黑色两种。当代纸胎漆器在造型、色彩和内容上的千变万化,显得更为时尚和个性化。运用在家居、茶器、首饰、挂画等上面,使其既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也成为生活中的日用品,在国内外的展台上也深受欢迎。
大漆技艺传承人 洪乙栋:我现在所有的变化,其实都基于8000年来它工艺的一些积淀,骨子里面还是脱离不开这种文化的积淀在里面的,只是我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 男生复读一年高考成绩涨380分:省内排名飙升11万之多
- 济宁辟谣“出现地震前兆”:鱼群接连不断跳出水面
- 黎巴嫩贝鲁特南郊传出至少三声爆炸声
- 福州海关查获含有“问题地图”的书籍
- 以媒称黎以停火协议将于27日10时开始生效
- 中非共和国中部发生武装袭击致10人死亡
- 欧盟要求法国等8个成员国采取行动削减赤字 否则可能罚款
- 联合国官员:刚果-金面临极度缺粮问题
-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陆续到期 福州换补领证可24小时自助办理
- 利好!七部门发文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 美联储公布11月会议纪要 预测12月将再次降息
- 福州冷空气“造访” 气温大跳水
- 第十一届闽台佛教论坛举行
- 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额达6.40万亿元
- 冷空气来袭 漳州开启降温模式
- 子女未履行赡养义务 父母可以撤销房屋赠与吗?
- 1—10月福建基本有机化学品出口增长超四成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