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金大桥工程首个超大型锚碇钢沉井在泉州出坞

更新于:2024-07-05 13:50:51

厦金大桥工程首个超大型锚碇钢沉井在泉州出坞

福建制造一小步 金马四通一大步

7月4日7时45分,伴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重达1.4万吨的庞然大物在5艘大马力拖轮的组合拖带下,缓缓驶出泉州船厂2号船坞。

这是泉州船厂为厦金大桥(厦门段)工程建造的首个超大型锚碇钢沉井,外侧最大面积约8.4万平方米。作为厦金大桥承载桥体重量的基础性关键海底构件,该锚碇钢沉井的完工和顺利出坞,标志着厦金大桥工程取得又一突破性进展,也意味着在福建制造加持下,金马四通正全面提速。

年底四个钢沉井将全部就位

作为衔接厦门本岛和厦门新机场的重要通道,厦金大桥(厦门段)工程是两岸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化交通枢纽配套,总投资约372.7亿元。该项目离岸而建,悬索桥主缆的固定器--锚碇也设置在海中。

为助力厦门金门门对门,鹭岛浯岛桥连桥美好愿景尽快实现,在亚洲最大船厂之一--泉州船厂建造的锚碇钢沉井采用预制加工工艺,设计长宽高分别为66米、48米、31~45米,施工中它们将沉入海中。抽干内部海水后,将进行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施工,成为大桥埋入海中的树根,承受上部结构带来的负荷,保持桥梁结构稳定。

从锚碇钢沉井的建造开始,泉州海事局充分发挥海事专业优势,主动靠前服务指导,组织相关单位召开方案论证和航前协调会,明确职责分工协同,提前加强对进出船厂临时航道和码头前沿水域的巡查,维护通航环境秩序。

目前,首个超大型锚碇钢沉井顺利在泉州船厂出坞,有望本月底浮运到现场定位下沉,计划今年年底东西锚四个钢沉井全部就位,为后续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提供保障。

福建力量助力金马四通

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三通的倡议,40年后,在两岸已经实现通邮、通商、通航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的新四通政策主张,指出了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的落实步骤。

福建与金门隔海相望,是两岸直接往来和区域融合的重要枢纽。去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厦门与金门通电、通气、通桥;推进福州与马祖通水、通电、通气、通桥。

通水方面,自2018年正式通水以来,福建已累计向金门供水超3400万吨,占金门县自来水厂日常供水量的73%,有效保障了金门生活生产用水。向马祖供水方面,福建已完成向马祖管道供水福州陆上侧工程,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

通电方面,两岸有关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多次就通电议题对接、交流,大陆有关方面已完成相关技术方案。向金门、马祖通电项目福建侧换流站已核准。

通气方面,福建目前已基本具备LNG罐箱供气条件。

通桥方面,厦金大桥(厦门段)A1标段海上栈桥已完成超80%,各项施工进展顺利,通桥前期技术准备已基本完成。

多位金门、马祖同胞受访时认为,通桥是重中之重,桥通则百通。泉州向金门供水工程已成为推进金马四通的工作样板。如今,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福建制造助力厦金大桥迎新进展,将继续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贡献福建力量。(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许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