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话剧《树魂》唱响“大地之歌”

更新于:2024-07-30 10:00:43

1983年,年逾半百的周宁县后洋村村民黄振芳毅然贷款8万元,带着全家上山植树。三年时间造林1207亩,成为当地有名的造林大王。

40多年来,黄振芳一家三代人不断传承接力棒,深耕林业;周宁县持续推进造林绿化、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工作,全县森林覆盖率增长至72.96%,摘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国字号荣誉。

当这段故事走向话剧舞台,又将呈现怎样的精彩?

7月28日晚8时,周宁三库演艺中心座无虚席,原创话剧《树魂》迎来了公开首演。

以黄振芳家庭林场为原型,本剧由《毁林》《造林》《守林》三幕构成,展现林守根一家三代人坚守40余年,上山造林、接续守护绿水青山的动人故事,深刻践行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三库+碳库等重要理念。

幕启,蓝灰色的侧逆光洒下,茂密森林画卷徐徐展开,它们世世代代滋养着后洋村这方水土。光影交织间,主人公林守根缓缓走出,追忆起他与这片林地的不解之缘。

当年,红军游击队的号兵为了保护林守根的父亲和村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大家把烈士安葬在村后的麒麟山上,立碑铭志,不能随意砍伐山上的树木。

可后来,事与愿违。到20世纪70年代末,后洋村的群山变成了一座座光头山。越穷越砍树、越砍树越穷,贫困笼罩着山村,一场泥石流更是夺走了林守根妻子的生命,他的儿媳也落下终身残疾。面对天灾人祸,林守根面向红军墓立下誓言:开荒种树,守护山林。

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明确宣布,林木谁种谁有;个人所造林木有继承权。林守根率先响应,坚决辞去村集体砖瓦厂师傅的工作,扛起锄头,开启了面向荒山的征程。

是谁把青春化作树的年轮,是谁用汗水润泽满山葱茏。月光下,林守根轻抚亲手养护的树木,心中不能砍我一棵树的执念泛起。多年的坚守中,他饱受外界的非议,身负经济的重压,何曾没有过迷茫与彷徨。幸得县委书记何建桥的支持,两人在林场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并进,一同种下见证树解困树未来树,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而后,大儿子林长青、二儿子林长茂、大儿媳吴梅、孙女林苗苗、早年在林家茶园劳作的畲族姑娘蓝菁菁几代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曾经山头秃顶、青山挂白的后洋村化作了杉木苍天的莽莽林海!

记者了解到,《树魂》由宁德市委宣传部、宁德市文旅局、周宁县委县政府、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出品,上海戏剧学院、同济大学联合出品。

这是一部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畲族文化、生态文化相互交融的现代话剧。正如《树魂》总导演、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所言,如果要用8个字概述本剧的整体风格,莫过于辽阔、深情、诗意、明媚。一望无际的千亩林海,郁郁葱葱的丛林花木,铸就着它的辽阔;日日夜夜的艰苦劳作,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守,诠释着它的深情;美轮美奂的山水茶园,民族风情的生活画卷,书写着它的诗意;欢悦明快的采茶歌谣,能歌善舞的畲族文化,闪耀着它的明媚。

在全剧尾声时,一棵未来之树拔地而起,舞台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张力质朴的多媒体艺术特色视觉效果彰显无遗。树具有美好的寓意,是历史的财富,也是对人工智能时代神经网络意向的象征,这棵未来树代表着人、自然、科技三者的共生。《树魂》多媒体设计、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媒体与传达设计专业主任张屹南说。

这次我们从一个普通农民的角度出发,讲述他用坚韧和毅力,带领一家三代人和村民植树造林,创造奇迹、创造伟业的历程。这是一部大地之歌,我们希望这部作品能够走出周宁,走得更远,给大家带来启发。《树魂》艺术总监、编剧,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说。(本报记者 尤方明 施辰静 通讯员 郑文敏 魏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