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护文脉古韵润榕城

更新于:2024-07-30 10:00:44

日前,2024年宋词里的福建沉浸式戏剧体验活动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安民巷中瑞剧坊举行,非遗闽剧与宋人生活美学交融,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到场感受千年文化的璀璨与浪漫。

福州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2200多年建城史,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近年来,福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规划引领,持续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一系列瞩目的成效:上榜中国十大大美之城;荣膺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三坊七巷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上下杭入选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旅游案例这些成效的取得,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相关部门接续奋斗,持之以恒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加强顶层设计

擘画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路线图

如何统筹保护与发展,守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底线,让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历史建筑等在城市发展中焕发新生?这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为了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们始终坚持法治先行、规划引领,让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福州率先实施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最早拥有相关保护条例的城市之一。近年来,福州不断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制度体系建设,对《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进行修订,陆续出台《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使用管理办法》《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供了法律依据。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规划引领是关键的一环,2014年10月《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2020年)》经省政府批复实施,为名城保护工作提供了规划指引。规划建立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三个层级保护体系,并划定了法定保护对象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在该版保护规划指导下,福州编制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古树名木等系列保护规划,紧紧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实现了从历史城区到中心城区再到全市域的全主题、全要素、全时空保护规划体系。

新时期,为了与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衔接,我们与市名城委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组织编制了《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谋划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格局。市资源规划局总规处负责人介绍,新一版的保护规划,将中心城区规划保护范围由1447平方公里拓展至2183平方公里,不仅新增保护类型,扩充保护要素,强化景观视廊引导,更深化了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三个层级的保护体系,形成具有福州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体检评估指标,为福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续写新的篇章。

在规划引领下,福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成效卓著,全市规划5个历史文化街区,21个历史地段(8个历史风貌区,13个历史建筑群)、4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00余处历史建筑、400余处传统风貌建筑分布在福州全域,成为福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福之州留下浓浓的乡愁记忆。

推进城市更新

织密传统历史风貌保护防控网

屹立在市中心的乌山,山脚是城市的忙碌繁华,山上是自然的清闲宁静。拾级而上,林木间掩映着摩崖题刻;站在山顶,城市画卷一览无遗。记者在这里碰到正在拍照的市民黄阿姨。黄阿姨家住白湖亭附近,周末她总喜欢坐地铁游览城里的风景名胜。我上午还在梁厝呢,下午就坐着地铁1号线到了三坊七巷和乌山,特别前段时间福州地铁免费,游览起来很方便!黄阿姨笑着说。

三山两塔一条江的古城山水格局保留至今,福州富有特色的建筑与山水城市空间格局被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良镛誉为东方城市设计的佳作。两山两街区(两山即于山、乌山,两街区即三坊七巷、朱紫坊)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也是历史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区域。为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延续肌理风貌,塑造公共空间,福州市谋篇布局再下笔,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以相关法定规划、规范性文件及专项规划为依据,通过搬迁乌山气象站,恢复于山、乌山的自然生态界面,打通两山两街区视线通廊等手段,让记忆中的老城焕新归来。

同时,为进一步彰显传统格局、尽展古城韵味,福州市以镶牙式、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的方式推进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资源保护。聘请专家指导建筑修缮工程,完善设计全过程管控体系,精细化推动街区保护修复。同时,积极推动古建筑活化利用,注重文化挖掘与传承,以文化业态为主导,构建展示集群。

此外,福州十分注重实践层面的探索,全面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多规合一会商制度,搭建福州市多规合一项目用地选址会商系统,将发改、资源规划、文物、园林等13个部门作为会商部门,所有项目需通过这些部门审核后实施。多规会商让项目选址更加便捷科学,地块内涉及的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保护要求可以得到明确落实,事先引导避让,为合理保护构建起一道防护墙。市资源规划局审批处负责人介绍说。

注重活化利用

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既要让文物、历史文化街区等留得住,也要让它们活起来。

走进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绿荫掩映下,现代建筑与传统古厝交相辉映,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文化艺术中心西侧,保留了一个占地500亩的梁厝村,这里是被誉为福州艺术门户城区最美村落的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新区三江口片区,在城市东进南下发展轴上。为同步推进新区建设与古厝保护,福州先后启动了三江口片区开发建设及多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按照一街区一特色的原则,完善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环靠燕山、水绕聚落的空间结构。在这里,市民不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还能记得住乡愁。

为保护好街区内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针对梁厝地域特点,我们秉承保护为主、改善环境、活化利用理念,立足山环水绕、一核两片的功能空间开展规划实施。市资源规划局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福州编制了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系列规划,构建保护规划+城市设计+控规+实施项目库的规划体系,对街区内现存建筑开展集中成片修复、保护活化利用,同时,还把周边城市更新片区因市政道路建设确实无法避让的、有价值的、符合街区风貌特色的老建筑迁建到这里,目前一共保留历史建筑63处,让这些老伙计绽放更多的新意和精彩。

今年五一期间,超576万人次畅游福州,其中,闽江之心、上下杭、烟台山已然成为市民、游客热衷的网红打卡点。走进烟台山一带,富有年代感的建筑被充分活化利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同开发保护利用的模式,推动文物、历史建筑得到保留修缮,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近年来,市资源规划局牵头在闽江北岸开展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工作。通过专家领衔、部门协同、公众参与,开展了12项品质提升专项行动,活化利用福胜春制茶厂旧址建设美丽闽江展示馆,展示习近平总书记治理闽江的重要理念和生动实践,成功打造了青年广场、青年桥等一批城市新地标,两岸整体景观风貌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市民领略闽江风采的一张新名片。(记者 赖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