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闽台中医谚语 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

更新于:2024-08-10 08:23:13

探寻闽台中医谚语 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

--福建师范大学学子开展闽台中医药谚语挖掘与保护社会实践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的重要讲话精神,7月10日至8月5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福建中医药大学,组建由闽台两岸学子组成故谚新传实践队,深入福州、三明、龙岩、漳州等地开展探寻闽台中医谚语 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的暑期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收集整理闽台医药谚语、参观医药非遗项目、参加座谈、进行问卷访谈、进校宣讲等方式,体悟闽台中医药文化的神奇魅力,探索闽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模式。

寻访医谚,探闽台医药文化之貌

中医药谚语是闽台医药文化的活化石。实践队先后查阅闽台各地图书馆馆藏,访谈8位医生、方言学者、当地老药工,共收集60本谚语文献和15万字相关资料,辑录闽台医药谚语2000余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实践中,队员们分工梳理、解析语义、甄别谚语的科学性、去粗取精的同时,了解到闽台各地丰富独特的医药习俗,感受到谚语鲜活饱满的生活气息和闽台两地医药文化同源共荣的根脉关系,越了解就越感受到谚语中的养生理念与防治智慧的重大价值。队员们纷纷表示,这些中医药谚语既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展现了闽台医药民俗源流关系,更是民众健康的活教科书,亟须加以挖掘保护和创新利用。

守正创新,悟医药文化传承之道

实践队深入福州、三明、龙岩、漳州等地,参观5所中医院和6个国家、省、市医药非遗项目。在福州市壶山林氏祖厝珍寿堂,实践队聆听传承人介绍,学习壶山林氏内科历经九代、近300年创新古方剂型、融合互联网技术普及中医药文化的创新精神。在客家祖地宁化,实践队了解源自宋代的客家擂茶历史,沉浸式体验了客家擂茶文化,惊叹客家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寓药于食的医药习俗。在龙岩中医院,实践队参观了龙岩首个中医护理门诊部,了解院方自制的茶饮、药枕、膏方等针对亚健康群体的创新性药方。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深刻体悟到中医药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源于生活、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在新时代薪火传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发展动力。

融合转化,思医药文化传承之方

实践队先后走访5个县市的医药单位并与负责人开展座谈交流,积极为医药文化的传承建言献策。在与三明市卫健委、文艺馆、文联、文旅等部门座谈中,实践队了解到当地编撰乡土药膳、中医药文化申遗、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成果,就如何传承当地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精准有效地服务民众等问题展开了讨论。队员们建议融合现代互联网技术,运用沉浸式、立体式体验方式,将当地药膳、医药非遗项目由文字传承转化为产品运用,融入民众生活,激发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实践队还表示,三明医药、文化等部门可以多方协作,挖掘保护当地医药谚语,进行声像、文字留存,赋能医药文旅项目,例如开展医药方言谚语比赛、编写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教材等,用喜闻乐见的医药谚语表达形式,唤醒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记忆与认同。

勇担使命,行闽台医谚之用

行有所悟,学有所用。实践队员们将所思所想进行记录,并根据所见所闻尝试让医药谚语走出书本,服务于的健康中国建设。队员们先后走入四地市五所中小学宣讲中医药谚语。在乌山小学,宣讲员将通俗易懂的谚语以互动游戏形式呈现,开展夏日健康教育,点燃了小朋友们对于中医药文化的探索兴趣。在宁化一中,实践队对暑期返校的高三学生开展题为《跟着谚语学养生--高三学生的衣食住行》健康讲座,从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调节情志、劳逸结合四个方面,借助鲜活生动的谚语,传递养生原则方法,引发了学生强烈的认同感。

道阻且长,虽远必至。在行走的中医药文化大课堂中,队员们在鼓与呼、悟与修、传与授、思与行中,经历了思想与实践的双重锻炼,厚植鲜活的医药文化,培育守护医药文化的初心。今后,实践队将发挥语言文字与中医的专业特长,结合方言调研,探寻更为古老的中医文化,同时以新一代青年的独特视角,创新传承方式,为闽台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利用注入青春活力。

据悉,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共组织41支实践队,近500名学子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围绕迁台记忆、方言调研、乡村振兴、地方文化、社会服务等领域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向祖国大地这本无字之书习本领、学真知、长才干。下一步,实践队还将继续把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举措和调研报告,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