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成果集中发布!第二次青藏科考“大开箱”
更新于:2024-08-20 10:58:50
新华社拉萨8月18日电 题:重要成果集中发布!第二次青藏科考大开箱
新华社记者李华、魏冠宇、杨帆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整体趋好、亚洲水塔将进入超暖湿阶段、人类活动最早可能出现在19万年以前
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领衔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专家,带着本次科考十大任务的重要成果在拉萨进行集中发布。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2017年8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以来,我国组织2600多个科考分队次28000多人次进行青藏高原全域科考,不断解码地球第三极,向世界展示中国青藏高原科考的系列成果。
--全球变暖,亚洲水塔是否引发失衡?
科考发现,过去15年,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变绿,生态系统呈现整体趋好态势,但因气候暖湿化导致亚洲水塔失衡,也为我们带来一些隐忧。科考模型预估表明,亚洲水塔21世纪将进入超暖湿阶段;21世纪末,部分地区冰川物质损失超过一半
随着全球变暖、冰川消融,亚洲水塔变得更暖更湿,引发失衡。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邬光剑说,在青藏高原,一些海拔较低的小型冰川正在消失,这与欧洲等世界其他地区的趋势是一致的。
亚洲水塔失衡,如同冰川对储水量也有收支平衡,收入来自降水等积累过程,支出来自融化、渗透、蒸腾等消耗过程。如果收入赶不上支出,冰川就会出现负增长。
河流径流整体增加,亚洲水塔供水能力增强科考评估结果表明,尽管亚洲水塔未来水量趋于增加,但下游水资源未来要强化构建冰崩、冰湖溃决等灾害科学预警体系。
--物种上新,青藏高原带来哪些新发现?
各类珍稀物种荟萃的青藏高原,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又有新发现。
曾一度被认为灭绝的枯鲁杜鹃、墨脱百合、贡山绿绒蒿、中甸半脊荠等植物,在第二次青藏科考中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雪豹、云豹、孟加拉虎、豺等珍稀动物的身影,也在野外镜头中频繁出现。
相关研究显示,孟加拉虎频现,突显出西藏墨脱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在全球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中地位举足轻重。
一些新朋友也加入了青藏高原生物大家庭。通过对青藏高原薄弱与关键区域的大量野外考察,科研人员发现了墨脱四照花、察隅链蛇、雪山大爪鼩鼱、拟沉衣等一系列动物、植物、微生物新物种。
第二次青藏科考截至目前已发现新物种超过3000个,其中动物新物种205个,植物新物种388个,微生物新物种2593个。
--探索不止,青藏高原人类活动有多早?
科考发现,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可能出现在19万年以前。在拉萨邱桑村,科研团队还发现了距今16.9万至22.6万年前世界最早的岩面艺术,让我们接近青藏高原早期人类生活。
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白石崖溶洞遗址,研究团队发现了距今至少16万年的丹尼索瓦人的下颌骨化石,揭示了这一种群曾经生活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科考人员发现,丹尼索瓦人能利用区域内的不同动物,具有较广的食谱范围,揭示其对高海拔环境的较强适应能力。
姚檀栋表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步履不停,探索不止。随着科考的持续深入,人类正处于对青藏高原了解更透彻的时期。未来,它的神秘面纱还将继续向世人揭晓。
- 男子打扫球馆悬梁发现大量羽毛球 戏称感觉可以抵得上黄金了
- 全国多地蔬菜价格居高不下 福州全力保障市民“菜篮子”
- 黎巴嫩贝鲁特南郊传出至少三声爆炸声
- 福州海关查获含有“问题地图”的书籍
- 以媒称黎以停火协议将于27日10时开始生效
- 中非共和国中部发生武装袭击致10人死亡
- 欧盟要求法国等8个成员国采取行动削减赤字 否则可能罚款
- 联合国官员:刚果-金面临极度缺粮问题
-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陆续到期 福州换补领证可24小时自助办理
- 利好!七部门发文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 美联储公布11月会议纪要 预测12月将再次降息
- 福州冷空气“造访” 气温大跳水
- 第十一届闽台佛教论坛举行
- 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额达6.40万亿元
- 冷空气来袭 漳州开启降温模式
- 子女未履行赡养义务 父母可以撤销房屋赠与吗?
- 1—10月福建基本有机化学品出口增长超四成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