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3000多种“小邻居” 福州有了《都市昆虫记》
更新于:2024-08-28 11:06:34
福州到底有多少种昆虫?直至现在,这个答案仍未知。
作为现今陆生动物中最为繁盛的一个类群,昆虫约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3/4,中国已知的昆虫种类超10万种,分布于天南地北,仍藏着诸多未解之谜。
8月,《闽虫记:都市昆虫图谱》发布,这本书共收录了福州24目3000多种常见昆虫。这也是迄今本市最完备的一份都市昆虫图鉴。
近日,记者采访了该书作者游宇兵--一位铁杆虫迷、自然科普工作者,了解背后的故事。
首部本土昆虫图鉴
在城市中,昆虫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环境变化的指示性生物类群之一,它们种类繁多、外形多样,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
从2015年开始,游宇兵利用业余时间,在福州的闹市公园、草丛河滩寻觅昆虫踪迹,拍下数万张照片,积攒成一本3斤重的大块头书。
国内昆虫图鉴类的书籍特别少。游宇兵告诉记者,因为昆虫种类实在太庞大了,哪怕虫迷们人手一本的《中国昆虫大图鉴》也仅收录1000多个种类,这对于求知若渴的游宇兵来说并不够用。
两三年前,他对照着《上海昆虫1000种》,逐一勾选在福州城区内观察过的昆虫,结果发现重合部分仅为300多种。虽同为东部沿海城市,但分布的昆虫种类还是大相径庭。
拥有一本本土的昆虫图鉴,成为不少福州虫迷们的期盼。
《闽虫记:都市昆虫图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期待。图鉴所记录的3000个物种仅是福州昆虫物种的一部分,每一种昆虫都配有图片、名称等简单介绍,通过这本手册,可以让更多喜欢昆虫的人,能够像查阅字典一般迅速了解福州各种常见昆虫。
3000多种,这本身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昆虫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润志评价,作者拍摄记录下的多是城市公园能看到的昆虫种类,对普通民众认识身边昆虫,激发青少年探索好奇心,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游宇兵看来,有很多昆虫是人们熟悉或深受大家喜爱的,比如蝉、蝴蝶、蜻蜓,它们给单调枯燥的城市带来了别样的生机。我们需要多了解这些小邻居们,它们需要我们的爱护,我们同样也需要它们的陪伴。
以被咬一口为代价
爱虫如命的游宇兵,本职工作是一名电子硬件设计师,下班饭后的两三个小时,成为他独属的充电时光。
夜观,是最令昆虫爱好者兴奋的野外行动。那些白天潜伏不动的小昆虫,一到夜里都活跃了起来,纷纷从土壤里、树洞内钻了出来。
夜幕笼罩下,游宇兵熟练地背上相机,出发。
金牛山、福山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都是夜观的好去处,闽江边的滩涂上,也生活着许多形态各异的甲虫。游宇兵认为,每个爱好者都应该有个固定观察的地方,就像鲁迅文章中提到的百草园一样,野草生长,有虫有鸟。
游宇兵的百草园之一,便是郊野公园里的一条路线。每周都走,足足走了一整年。他惊喜地发现,3月~4月时,朴童锤角叶蜂占领了大小朴树,红色的悦鸣草螽若虫喜欢在六七月时懒洋洋地趴在路边草丛里,9月以后,寒蝉开始占据上风,不同季节能遇到不同的昆虫,我都不想错过。
长期刷夜,被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闽虫记》中专门开辟了蚤目(俗称跳蚤)一章,图片中的猫栉首蚤小腿一蹬,精准地落在人的皮肤上,毫不留情地一头猛扎了进去。这是游宇兵当时抓拍的一张照片,当然,代价就是被咬了一口。
游宇兵的昆虫版图,随着一次次外出、夜观,迅速扩张了起来。他把拍摄记录昆虫种类比作拼拼图,一块一块地填补版图很有成就感。目前我们还无法回答福州究竟有多少种昆虫这样的问题,但这是我的动力之一,周边还很多地域可以探索。游宇兵表示,《闽虫记》始终未完待续。
福州昆虫特别美
谈及对福州昆虫的整体印象,游宇兵毫不犹豫地回答:特别美!
不论是停留在叶尖的三角丽翅蜻,还是深蓝印蜻,通透的翅和泛金的光泽交相辉映,尽情施展着自然的极致配色。先进的影像技术放大了昆虫本身的细节,不论是色彩还是姿态,美得不可方物。游宇兵说。
反映到生物多样性上,同样超越想象。
原本以为一座城市公园能发现1000种昆虫就不错了。完全出乎他意料的是,记录下来的种类甚至能超过2000种,其间还发现了不少曾经有过记载却没有图片资料留存的虫类,这就像探险,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真面目。
刷山寻虫、拍摄鉴定,相较于专攻一门类的昆虫专家,爱虫人士们的博爱总能带来意外的收获,不断地丰富本土昆虫图谱。作为一种小众爱好,观察昆虫让爱虫人士凝聚在一起,充分发挥探索的价值。
在福州市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中心站副站长沈秋林看来,与国外相比,我国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起步较晚,但潜力巨大。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能将科学家、科普教育工作者、业余爱好者乃至普通公众联动起来,不仅有利于科研工作开展,还将形成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上周六,游宇兵再一次化身自然公益导师,领着一帮孩子探秘森林公园。从2016年算起,这大概是他所接到的第50份昆虫科普订单。
里头躲着几只甲虫,快来看看这棵树上面有个洞在游宇兵引导下,孩子们不放过每一个角落,认真观察,小腺蛙的叫声、豹纹蝶的翅膀,都成为他们观察研究的对象。
孩子对万物的好奇,对昆虫的接受度往往比大人还高。游宇兵表示,只有让青少年参与自然科普,关注身边的生态,才能自觉地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 蓝瑜萍)
- 厦门大学联合研发 首个国产九价HPV疫苗申报上市
- 全面深化改革的福建实践丨从福建启航,拥抱世界
- 黎巴嫩贝鲁特南郊传出至少三声爆炸声
- 福州海关查获含有“问题地图”的书籍
- 以媒称黎以停火协议将于27日10时开始生效
- 中非共和国中部发生武装袭击致10人死亡
- 欧盟要求法国等8个成员国采取行动削减赤字 否则可能罚款
- 联合国官员:刚果-金面临极度缺粮问题
-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陆续到期 福州换补领证可24小时自助办理
- 利好!七部门发文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 美联储公布11月会议纪要 预测12月将再次降息
- 福州冷空气“造访” 气温大跳水
- 第十一届闽台佛教论坛举行
- 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额达6.40万亿元
- 冷空气来袭 漳州开启降温模式
- 子女未履行赡养义务 父母可以撤销房屋赠与吗?
- 1—10月福建基本有机化学品出口增长超四成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