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漳州古城“活起来”“火起来”

更新于:2024-08-30 12:04:02

近日,住建部印发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其中漳州市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产业的做法入选。

近年来,漳州市坚持科学规划、综合保护、有机更新的指导思想,在充分保留古城神韵的基础上,持续抓好保护修缮工作,推动业态培育和人气集聚,打造集居住、商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活态古城。

如今,夜幕降临,漫步漳州古城,唐代的街、宋代的庙、明清的石坊、民国的商铺,层层叠叠,影影绰绰。漳州古城既保留了旧时的风韵,也展现着年轻的活力,焕发着浓浓的烟火气。

修旧如旧 留住古味道

走进漳州古城,建筑的外立面和柱子上随处可见红色的烟炙砖。这抹闽南红既是古城的色调,也是漳州市推进古城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活态保护的见证。

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是古城保护性开发的核心。为此,漳州市专门成立古建旧料采购工作组,严格挑选古城建设所需的砖头、石头、木头,其中砖头全部采用生产工艺考究的烟炙砖。同时,聘请厦门大学、闽南师大教授组成专家组审核项目方案,并到现场指导古建施工,对古建施工进行全方位管控,确保闽南风、漳州味不跑偏。

漳州文庙是古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保护过程中,漳州市突出做好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修缮漳州文庙等古建筑群,挖掘漳州府学建筑古迹,恢复文庙泮池历史风貌。

为最大限度保留古城的原汁原味,漳州市在保持古城原有街道空间格局和建筑风格风貌的基础上,修复老建筑、修建新项目。着力修缮剧场影院、名人故居、闽南大厝等旧有建筑,修缮整治太古桥、北京路、香港路、青年路等沿街建筑,复建振成巷农委楼、延安南红吧、新华西爱人医院等,共整治建筑立面约3.74万平方米、修缮加固建筑面积约1.12万平方米,建设闽南建筑风格综合体45栋、闽南大厝6栋,建筑面积约10.88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漳州古城保护开发(一期)项目共实施建设项目200多个,主要涉及文保单位修缮、历史建筑保护、文化场馆建设、道路改造、闽南风格综合体及大厝建设等五个方面,累计完成投资41.95亿元。

活态传承 升腾烟火气

当明朝老牌坊、清朝石板路、民国骑楼遇上文创集市、侯喜木偶文创IP等现代元素,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每当夜幕降临,漳州古城文庙泮池广场悄悄苏醒,一个富有文艺气息的文创市集漳古文集开市。数十位青年来到广场上支好的摊位前,仔细装扮一番后,开始售卖各式文创产品。非遗大漆扇、中国糖画、叶片雕刻照片、手工饰品这些被注入有趣灵魂的商品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寻宝。

为古城注入发展动能,不仅要发展新业态,还需优化老业态。漳州古城运用社区营造理念,保留400多户原商户、1.7万名原住居民,引导原住居民利用老建筑、传承老字号、延续老生活、展现老营生。

合理安排业态功能布局,持续提升古城活力。规划温泉度假养生、古城休闲民宿等业态,建设3座高端温泉精品酒店(民宿);在延安南路布局休闲、快消、伴手礼店;修文路布局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土名优产品;北京路布局温泉养生、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民俗演艺。

千年古城,万般神韵。多种业态的良性循环,使其人气不断集聚,亦点亮了闽南传统优秀文化与产业。

如今,走进古城的巷道,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街道两旁的店铺里,商品琳琅满目,从特色美食、精致的手工艺品到实用的日常用品,应有尽有。尤其是太古桥,短短100多米的街道,汇聚卤面、海蛎煎、锅边糊、面煎粿、麻糍、莲子圆等众多老字号名优小吃,食客如潮,成为漳州名副其实的小吃文化一条街。

文化出圈 解锁流量密码

8月27日晚8时许,位于古城的漳州木偶艺术表演馆里,经典木偶剧《大名府》《指掌乾坤》等正热闹上演,方寸舞台、十指翻飞,台上锣鼓铿锵,台下掌声雷动。一个布袋木偶从上到下,凝聚了冠盔、木偶头雕、漳绣、木偶技艺等四个国家级非遗。

漳州古城以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社区传统文化氛围营造方式,植入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一批木偶头雕刻、剪纸、木版年画等非遗传承人,支持60余家非遗、老手工艺店落地,促进了传统优秀文化的活态传承与体验。

以文塑城,以文兴城。漳州全面实施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动计划,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千年漳州古城注入新的文化价值。

为加强古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在此次修缮保护中,漳州古城记忆馆、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漳州非遗展示馆、林语堂许地山杨骚文学馆、漳州木偶艺术表演馆、许通海微雕艺术馆漳州古城微雕馆、漳州木版年画传习所、漳州锦歌传习中心等十一馆二中心相继建成开放,成为古城里的璀璨明珠。

除了是闽南文化博览园,漳州古城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汇聚地。古城内现有文庙大成殿、明代石牌坊、漳州林氏宗祠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简大狮避难所2处省级文保单位,漳州府衙旧址、东西桥亭及宋濠、太平天国侍王府等10处市级文保单位,还有骑楼竹篙厝、番仔楼(小洋楼)、伽蓝庙等特色古建筑和涉台文保点。

为进一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漳州古城还在侨芗剧场规划布局品牌影院、文艺表演、休闲娱乐等,把向阳剧场及周边打造为漳州古城文艺交流中心和书画交易市场。把大众影院打造为漳州古城会客厅。

富有文化气息的古城,已成为漳州文旅的流量密码。今年五一假期,以漳州古城为主体的闽南文化体验游,吸引客流量约63万人次,单日客流峰值达20万人次。同程旅行发布的五一假期热门古城古镇排行榜中,漳州古城位列榜首,首超丽江古城。(记者 刘婧 通讯员 刘钦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