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以青春之名,跨越海峡
更新于:2024-08-31 12:35:30
新华社杭州8月29日电 记者手记:以青春之名,跨越海峡
新华社记者谈昦玄、段菁菁、于艾岑
一湾海峡带着梦想回到了这里阿妈说这里就是我们的故乡,要记得家在哪里就要回到这里
当台湾青年赖淑珍演唱的原创歌曲《两岸青年》,回荡在浙江嘉兴乌镇,古老的江南水乡,变得年轻而热烈。
29日,青春同行两岸新媒体创享嘉年华在乌镇西栅景区举办,两岸互联网商业平台和青年网红博主、自媒体年轻人受邀前来。在这里,他们是策划者也是参与者,是演员也是观众,是主持人也是嘉宾,在捏面人、秀汉服、做漆扇、制香囊等文化活动中玩得尽兴。
对于这场嘉年华,在大陆生活10年的台湾建筑师黄洁如最期待的是汉服体验。我周围有很多台湾朋友,都很向往大陆年轻人在日常自然穿着汉服的文化氛围,可以提高文化自豪感。
如今,黄洁如已在西安创立空间设计品牌,曾参与城市规划、乡村改建等不同类型设计项目,她同时还是一位嫁到陕西的台湾媳妇,以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把10年青春留在大陆,是因为大陆建设快、舞台大、机会多,让她找到了和城市一起成长、同频共振的感觉。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台湾姑娘林家萱,如今在浙江横店担任礼仪指导,已参与多部影视剧礼仪指导、场记、舞蹈编导的工作。大到祭祀仪仗的布置,小到桌上的菜品及书信的规制,都需要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细节。在这次活动中,她作为讲师,在锦绣中华研学讲座上分享和推广汉服及传统文化。
每当我穿上汉服,就像将古韵飞扬的中国历史穿在了身上,感受着先祖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她说,文化的传承就在身边,两岸青年应携手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两岸同胞有着共有的文化基因,两岸青年更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兴趣、共同话题。对台青们而言,嘉年华上的传统文化活动,是新鲜的、也是熟悉的,在互动中激荡出的文化共鸣使彼此的心更亲了、更近了。
在大陆青年导演王青阳看来,这同样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他曾拍摄《台青横有戏》系列短剧,和台湾朋友一起在横店拍摄古装戏。这次来到乌镇,他有了更多机会与台青朋友畅谈影视领域的发展。
说起近年来两岸青年的交流交往,黄洁如的感受颇具代表性:网络无界限。近年来因为自媒体的崛起,更多年轻人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各种社交平台了解大陆人的日常生活,让两岸年轻人有了更深层的讨论和创意上的碰撞,可以更快、更好地了解彼此。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近年来,大陆接连出台并落实落细各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助力台胞台企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享受同等待遇,为台湾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
曾经,台湾青年创业大学生阙郁璇创办的台湾学生不迷陆自媒体账号,帮助许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升学、求职、创业等信息;如今,她和台湾团队在浙江温州创办的心遇茶香饮品品牌,正忙着推出秋天第一杯台湾味道的奶茶;未来,她希望以繁星计划招引更多台湾青年担任分店店长,在大陆形成台青就业体系。
而2024年的暑假,有更多以青春之名的民间活动为两岸青年架起桥梁。
正如这一天的乌镇,在风声、桨声与水声中,混入电音和说唱;在灯影、倒影与人影间,融入炫光和流彩。年轻人们讲故事、交朋友、唱歌、跳舞、品尝美食、拍摄合影,青春恰自来。
小时候经常看大陆电视剧,对于乘坐乌篷船、品丰盛早茶,感受江南水乡、感受烟雨朦胧,有着格外的向往!台湾旅行博主刘宝宝感叹;台湾年轻人第一次来乌镇会觉得蛮酷的,因为在台湾几乎看不到这样既古老又年轻的水乡。阙郁璇说。
来过,未曾离开。这是互联网上关于乌镇的经典评语。
希望还能再来。这是台湾青年畅游乌镇后留下的感言。
山河锦绣,灿若银汉。不止乌镇,还有塞北的大漠、北国的冰雪、岭南的早茶,众多古镇新城、青山绿水、风土人情亦值得奔赴。
以青春之名,跨越海峡,未来可期,故事待续。
- 欧盟外长非正式会议凸显成员国立场分歧严重
- 中方强烈谴责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发动大规模袭击
- 黎巴嫩贝鲁特南郊传出至少三声爆炸声
- 福州海关查获含有“问题地图”的书籍
- 以媒称黎以停火协议将于27日10时开始生效
- 中非共和国中部发生武装袭击致10人死亡
- 欧盟要求法国等8个成员国采取行动削减赤字 否则可能罚款
- 联合国官员:刚果-金面临极度缺粮问题
-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陆续到期 福州换补领证可24小时自助办理
- 利好!七部门发文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 美联储公布11月会议纪要 预测12月将再次降息
- 福州冷空气“造访” 气温大跳水
- 第十一届闽台佛教论坛举行
- 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额达6.40万亿元
- 冷空气来袭 漳州开启降温模式
- 子女未履行赡养义务 父母可以撤销房屋赠与吗?
- 1—10月福建基本有机化学品出口增长超四成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