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大展上新!380件-组珍贵文物亮相
更新于:2024-10-11 09:20:02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这个国庆假期,故宫推出了午门大展,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共展出来自国内外的380件(组)展品,引领观众探寻儒家文化千年智慧。
故宫大展
探寻传统文化千年智慧
本次展览主题大道之行语出《礼记礼运》篇,表达了儒家对建立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等美好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追求,不仅是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经典表述,也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理解和使命担当。展览分为溯古寻儒化成天下万世师表三个单元,通过丰富的考古实证、典籍存续、文物收藏,发掘梳理儒家文化的历史形成脉络,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文明理念,展示其广被四海的深远影响。
迎门首件展品孔子衣镜出土自西汉海昏侯墓,它向我们展示了西汉时期人们心中的孔子形象。衣镜背面最上一栏人物左为孔子,右为颜回。
众多珍贵文物体现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除了孔子衣镜,此次展览还展出了距今两万年的江西万年仙人洞陶片,绘有类似八卦符号的新石器时代上山文化陶罐等等珍贵文物,勾勒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底色;还有反映秦统一天下后书同文字制度的更名方等,随着汉武帝选择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思想,奠定了此后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基调。据了解,故宫新近推出的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将一直展出到明年1月5日。
画卷石经拓片
380件(组)珍贵文物亮相
展览上还有很多珍贵文物,一件来自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珍贵文物名为(传)唐代王维绘《伏生授经图卷》,图绘伏生授经故事:
相传在秦代,伏生将自己珍藏的《尚书》藏在屋子墙壁中。汉文帝时,《尚书》濒临失传,朝廷向伏生求助,使这一重要儒家经典传承接续。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金石组 熊长云:伏生通过口授,背下了这28篇《尚书》,就成为我们现在知道的经文《尚书》最重要的来源。现在《尚书》28篇,后来有一篇拆分,成了29篇,就是来自伏生授的这个《尚书》。
据悉,此件文物弥足珍贵,此次只展出1个月。另外一组重磅展品是3块东汉的熹平石经和4块三国的正始石经,在印刷术发明之前,石经就是大家学习儒家经典最权威的官方定本。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金石组 熊长云:手抄本是很容易出错的,东汉时期官方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做了中国第一套,把儒家经典刻在石头上,确立一个权威定本。
其中一些石经由三种不同文字书写,分别是古文、小篆、隶书,布局有品字形排列,也有三种字体直下排列。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金石组 熊长云:古文、小篆、隶书代表了在东汉之前的三个时期,分别是战国时代,古文实际上是战国文字,小篆代表秦,隶书代表汉代通行的字体,它代表儒学经典的传承,三种不同字体书写的。
石经历经千年,如今都已经全部残损,展览以石经拓片的形式,对石经曾经的样貌进行了初步复原。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金石组 熊长云:故宫的老院长马衡先生做了正始石经的复原图。看到一些残字,去找它在经书里面的位置是很艰难的,每一块残石都是文明的碎片。石头这么坚固,都很难传承,而儒家经典现在还能以不同形式看到,就是因为历代的学者在不断接续它、传承它,历久弥新,它还能保存在我们眼前。
儒家文化始终与时迁移,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优秀思想文化一道,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滋养。同时,也持续为世界人民的沟通理解、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有益启迪。
- 国家数据局:涉个人信息的公共数据要进行脱敏和匿名化处理
- 夫妻吵架把孩子放23楼空调外机上 妈妈死活不让孩子进去
- 黎巴嫩贝鲁特南郊传出至少三声爆炸声
- 福州海关查获含有“问题地图”的书籍
- 以媒称黎以停火协议将于27日10时开始生效
- 中非共和国中部发生武装袭击致10人死亡
- 欧盟要求法国等8个成员国采取行动削减赤字 否则可能罚款
- 联合国官员:刚果-金面临极度缺粮问题
-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陆续到期 福州换补领证可24小时自助办理
- 利好!七部门发文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 美联储公布11月会议纪要 预测12月将再次降息
- 福州冷空气“造访” 气温大跳水
- 第十一届闽台佛教论坛举行
- 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额达6.40万亿元
- 冷空气来袭 漳州开启降温模式
- 子女未履行赡养义务 父母可以撤销房屋赠与吗?
- 1—10月福建基本有机化学品出口增长超四成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