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的节气作用 寒露的节气特点
更新于:2024-10-24 09:03:33
我们都知道,二十四节气里面有三个节气代表水汽凝结的现象,分别是白露,寒露和霜降,寒露在其中是从凉爽的秋季到寒冷的冬季的过度,冬天正在悄然来临,那么你知道寒露的节气作用吗 我们都知道,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这样也便于我们区分开来,小编就在这里,为各位朋友们介绍寒露的节气特点,快来看看吧,不容错过的精彩内容!
【寒露的节气作用】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中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
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的东北、西北地区已呈现冬季景象,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随着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可以扩展到华南。
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更低。这时,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中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
寒露节气其间,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
寒露节气,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可以扩展到华南。
寒露风俗
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最美夕阳红,过去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四大祭祖节日,岭南部分地方流行重阳拜太公山,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祭祖扫墓的日子。
《吕氏春秋季秋纪》有收录九月丰收之时要求祭天地、祭祖以谢恩赐。此外亦有季秋时节拜祭火神的风俗。古人纪元通用干支,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正月建寅,第九个月为戌月,戌为火库,戌月火入库。戌在位西北方处《洛书》乾卦之内。
季秋戌月大火(心宿二)随苍龙群星前面的几个星宿在西偏北方位隐退潜入于地面。《易经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在传统文化中,季秋大火退隐,处在乾坤转变之中,乾德刚健,坤德柔和,二者兼备,乃吉象。
季秋时节,大火(心宿二)退隐,因此人们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登高辞青也是季秋九月风俗之一,季秋九月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登山辞青与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寒露的节气特点】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呈现冬天景象。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心宿二)已西沉。寒露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
在中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关于寒露的谚语还有: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
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变化。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瑟。
寒露节气物候
中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鸿雁来宾: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
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
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起居养生
1、饮食多滋阴
天凉后,很多人本能地喜温喜热,容易出现内热上火的情况,对养阴不利。深秋季节寒冷而干燥,应该以保养阴精为主,正如中医四时养生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饮食上,要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2、谨慎喝凉茶
进入秋季由于天气干燥,一些忙碌的上班族可能会出现口舌干燥、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这时候千万别盲目喝凉茶想要降火。寒露时节,上火往往是因为气阴两虚或者气不化阴,盲目喝凉茶可能会加重秋燥,耗气伤阴。
3、穿着别露脚
古语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寒露后,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秋冻的日子已经结束,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的发生,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4、早睡不熬夜
中医认为,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利养阴,因为睡眠不足容易损耗阴血。因此,睡好觉、避免熬夜要常记心头。寒露起居原则是早起早睡,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早睡有利阴精收藏。
5、情绪莫焦虑
寒露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另外,深秋季节,草木槁枯,寒风萧瑟,人们容易情绪低落,有些人甚至出现季节性抑郁。中医认为,易发怒、脾气暴躁、焦虑情绪都会大动肝火,对养阴不利。此时要学会潜藏情志,当出现紧张、激动、抑郁时,学会及时调整。
6、运动别过度
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但如果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加重人体的疲惫感。在寒露时节,由于秋高气爽,应该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敛心神看,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深秋,常在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闷与垂暮之感。因此,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