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寓意和象征 夏至的民间民俗
更新于:2024-10-31 08:21:56
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各自的寓意和象征,比如立春的寓意着春天到来,象征着冬天开始渐渐过去,我们一起看看夏至的寓意和象征吧,夏至是夏季的节气,夏至的节气也寓意着炎热将至,真正的酷暑即将到来,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夏至的民间民俗的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
【夏至的寓意和象征】
夏至寓意炎热将至
夏至过后,太阳的直射点也会变化,会慢慢的向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很多地区的白天时间会越来越短,黑夜的时间却是一天比一天长。但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还是比较多的、
所以,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都是比较高的,因此,民间也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这天虽然日照时间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对于我国黄河及其以北的绝大部分地区,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7月,之后是8月,接下来才是6月。
夏至象征雨水增多
夏至之后,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这个时候的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因此,对于农作物来说是一次挑战,从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在这个时候,在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从入春依赖,降雨量就是东多西少的,之后会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暴雨天气: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夏至的民间民俗】
祀祖民俗
夏至时值农作物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汉《周礼春官》有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饮食民俗
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北京民俗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绍兴民俗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无锡民俗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山东民俗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岭南民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习俗。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