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什么意思 春分太阳照射哪里
更新于:2024-11-02 09:46:16
每个节气都有特殊的习俗,特殊的传统饮食,除了这些不同外,你知道春分什么意思吗?春分象征着春天真正的到来,时节到了这里,已经是一年中最舒适的时节之一了,温暖不寒冷,非常适合外出游玩,同时在这一天白昼与夜晚开始相等,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春分太阳照射哪里的介绍,不要错过了。
【春分什么意思】
春分是气候的分界线,春分以后,天气越来越暖和,此时是一年里最舒适的时候。适合外出踏春、晒太阳,锻炼身体、饮花草茶。也有立春蛋、吃春菜、送春牛等习俗。
在天文方面,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也即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进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而华南地区此时则是一派暮春景象。
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季节平分
春分顾名思义就是把春天平分,到春分这一天,就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
昼夜平分
春分也有把昼夜平分的含义,春天这一天昼夜等长,过了春分,白昼时间越来越长,黑夜会渐渐变短。
另外,春分也是气候的分界线,春分以后,天气越来越暖和,此时是一年里最舒适的时候。适合外出踏春、晒太阳,锻炼身体、饮花草茶。也有立春蛋、吃春菜、送春牛等习俗。
春分象征
象征着昼夜几乎相等,平分春天。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进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春分代表整个春天已经过了一半了。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春分太阳照射哪里】
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
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天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称升分。
春分,太阳在天球上从南向北移动,运行到天球赤道和黄道的交点,此时称为春分,是北半球春天的中点(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约发生在3月21日,这一天时昼夜等长,所以称为分。
春分的特别之处,也并不全是和雨处行相关。学过地理,我们都知道,春分最大的特点在于一个分字,而且还是平分。昼夜几乎相等。如一句民谚道,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在每年春分(以及秋分)的这天里,物候阴阳相半,昼夜平均,寒暑相平。
然而,按照中国自有的历法,春分的平分之意,还不只是指昼夜。在中国最早的物候历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还提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农民朋友要加强蓄水保墒。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农耕的重要时节。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太阳达到黄经0度,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
春分地球其他地区情况
而在南北两极,春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北半球各地从冬至开始白昼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昼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短。
原因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长于黑夜。
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短于黑夜。
春分时节的养生
《素问骨空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传统饮食养生与中医治疗均可概括为补虚、泻实两方面。如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填精、生津为补虚;解表、清热、利水、泻下、祛寒、去风、燥湿等方面则可视为泻实。
中医养生实践证明,无论补或泻,都应坚持调整阴阳,以平为期的原则,科学地进行饮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
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
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