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是什么 社日的由来和民俗

更新于:2024-12-10 22:09:52

导读:汉魏是中国民族文化融铸的重要时期,民众岁时观念虽然部分地传承了上古的岁时观念,但其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岁时信仰中的世俗性质增强,岁时中的政治性质逐渐转向了社会规范的性质。那么,社日是什么?社日的由来和民俗去哪看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

社日

社字从示从土,“土”是土地,“示”表示祭祀,那么,社就是祭土地。早先的土地神只是神灵,相传为古代共工氏之子,名曰后土,掌土地与农业之事,后来逐渐人格化,叫社神,俗称土地爷,而且有配偶神(社母,俗称土地奶奶)。有时,土地神与谷神合祀,这就是古代所谓的社稷了。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一般在春分前后。中国历史上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其社会形态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入们对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们的祭祀对象,而重点祭祀的那个日子,就是“社日”。

社日的由来

所谓“社日”,是古时候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起于先秦。《礼记·月令》记载:“择元日,命民社。”郑玄注:“社,后土也,使民祀焉,神其农业也。”《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合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注引郑玄曰:“‘百家共一社。’今百家所社综,即共立之社也。”《北史·李孝伯传》载:“李氏宗党豪盛,每春秋二社,必高会极宴,无不沉醉喧乱。”

汉以前,仅有春社,汉以后才有春、秋二社日。春、秋二社祀神的功能有所分别,即所谓春祈秋报。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业丰收,秋社则以收获报答感谢神明。宋人邱光庭《兼明录》等书称:社日一般用戊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大体在春分或秋分前后。

社日的民俗

旧俗,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春、秋二社相比来看,春社的活动更多一些。春社的时间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袁景澜《吴郡岁华纪胜》记苏州此俗说:“乡村土谷神祠,农民亦家具壶浆以祝,神厘俗称田公、田婆,古称社公、社母。社公不食宿水,故社日必有雨,曰社公雨。醵钱作会,曰社钱。叠鼓祈年,曰社鼓。饮酒治聋,曰社酒。以肉杂调和饭,曰社饭。……田事将兴,特祀社以祈农祥。”

社日的传统民俗有社酒、社肉、社饭、社雨等,但最主要的是“社会”、“社火”、“社戏”。社会也就是土地会,是人们在社日祭祀土地神的时候举行的赛会,后来泛指节日演艺集会。由专称到泛指,可以看出社日的影响之大。社会在魏晋已经很是盛行,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载有晋人史道硕画《田家社会图》。旧时社会的一个重要活动是分肉吃——肉本来是用来祭土地,祭祀完毕,大家便一起分食了。有肉当然要佐以酒,食肉饮酒又不能佐以娱乐,所以社会也就成了祭神娱己的热闹所在。当然,演戏酬神是中国民俗的一大传统,对土地爷当然也不例外,不但能烘托出社日的欢乐,也寄托了人们对土地的深厚感情。鲁迅先生的名篇《社戏》,描写的正是民国之初江南社戏的场景。

民俗小百科:《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首名为《社日》的诗为晚唐诗人王驾所作。王驾的诗名远远不及同时期的李商隐、杜牧等,诗作似乎也不多见于各类典籍,然而他的这首《社日》,却以淳朴敦厚的诗风,在浩瀚的唐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唱出了属于他自己的歌声。诗人未有一字正面写社日,没有将笔墨集中于“社日”表演的热闹场面,而是把“聚焦点”集中于“社散”之时,衬托出社日的盛况,烘托出山村节日的欢乐,反映了农人辛勤劳动带来的富裕生活。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社日是什么,社日的由来和民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