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简要介绍 立冬节气的古诗词

更新于:2024-10-20 09:19:58

  立冬在我们中国的北方,有一样传统习俗就是吃饺子,冬天是非常寒冷的,身体当然会受冻,而饺子看上去就像人的耳朵一样,人们都认为吃了饺子之后自己的耳朵就不会再被冻着了,那么你知道立冬节气的简要介绍是怎么样的吗 古人为二十四节气都写下了美丽的古诗词,小编就在这里,为各位朋友们介绍立冬节气的古诗词,快来看看吧,不容错过的精彩内容!

  【立冬节气的简要介绍】

  立冬,意味着万物开始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大,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立冬后,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者的温差可达30℃50℃之多。

  北方的许多地方早已是风干物燥、寒气逼人。在南方有的地区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我国岭南的南部与北部温差较大,冬季一般只有北部降雪,南部极少降雪。

  按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标准,候平均温度10℃以下算入冬,我国海南在以气温变化划分的立冬标准上,属全年无冬。

  立冬小雪(十月小阳春)立,建始也,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获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季节类节气。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现,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我国南方地区(低纬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足、湿度大,季节转换时降雨量、风暴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少雨、少风暴,季节转换时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北方地区(中纬地区)四季气温变化分明。

  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地球位于赤纬-16,北半球的太阳高度变小,白昼时间缩短,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还不很冷。

  孟冬(立冬至小雪)期间,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

  在南方部分地区初冬(孟冬)这时期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北方地区,在进入冬季前至春季这段时间都很寒冷,冬季几个节气的气候变化不明显,下雪是北方冬季的主要特征。

  立冬三候

  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意思是,此时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节气的古诗词】

  1、《立冬》

  宋朝.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2、《立冬》

  宋朝.紫金霜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3、《立冬》

  元陆文圭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4、《立冬》

  明朝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5、《立冬日作》

  宋朝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6、《立冬夜舟中作》

  宋朝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7、《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朝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8、《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朝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9、《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宋朝方回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10、《立冬即事二首》

  宋朝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